一座新操场,一批新的器件包,能给村庄儿童带来怎样样的改动,又能给他们带来多少可能性?这样的故事有许多,在贵州六盘水,村庄幼儿园的教师和工人们一同赶在儿童节前铺好了新操场;在新疆喀什,幼儿园里的孩子们也收到了爱心人士捐献的新操场......它们就像一个个小的样本,一些改动正在产生。
文 | 宋西西
修改 | 卢枕
运营 | 岩蕊
水泥操场上的孩子
当了一年多幼儿园园长,27岁的刘勇一向有个希望——找到一座滑梯。
两年前,他大专结业,来到了贵州毕节一所村庄幼儿园,这儿处处是山地,间隔县城足有60多公里,有编制的教师们都不愿意来。刘勇抛弃了县城公办幼儿园的合同制岗位,以“志愿者”的身份接手,一边做园长,一边带大班的50多个孩子,他们都住在邻近的4个村里,其间有一半是留守儿童。
刚来时,刘勇就问孩子,这儿有没有滑梯?一个小男孩用手指给他看,那是教室前的一块带有斜度的水泥护栏,小男孩跑过去,坐在上面,顺溜着滑了下来,这显然是一次并不顺畅的演示,落地后,小男孩立马咧着嘴、捂着屁股跑开了。
那一刻,刘勇有些难过,他许下愿望,必定要想方法为孩子们建筑一座滑梯。
更早的时分,在贵州另一座县城,95后园长詹惠淋也被问到相同的问题。2017年,詹惠淋从学前教育专业结业,考了特岗教师职位,抛弃了贵阳的实习作业和分配时机,跟男友双双回到县城老家。由于在县城小学作业期间才干超卓,她被委任为绮陌大街第二幼儿园的开园担任人,那里的孩子们都叫她“园长妈妈”。
有一次,一个孩子拉着“园长妈妈”的手说,周末爸爸妈妈带自己去了游乐场,坐了滑梯和秋千,很好玩,为什么幼儿园里没有滑梯呢?詹惠淋无法答复,她们没有滑梯,没有秋千,乃至没有一块像样的操场。
她们的“操场”是一大片灰色的水泥地,还算平坦,但在上面玩也很简单受伤。詹惠淋还记得,就任榜首天,她站在幼儿园选址门前,“榜首形象是挺大”,可走进去一看,才发现这儿只要一座三层小楼,楼身被刷成了黄色,“看起来像一座城堡”。走进“城堡”,里边空荡荡的,没有桌椅板凳,也没有教具。